热文:什么样的中国人被外国人崇拜,各国总统抢着接见,在国外被吹成神

2023-05-31 10:59:03来源:个人图书馆-陈正兴

1935年,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土著用吹箭偷袭了一个毫无防备的中国人。随后大量的土著拿着长矛、长刀从一旁的树林里窜出来,他们把这个中国人绑在了一个柱子上,一边磨刀一边兴奋的交谈。


(资料图片)

可当部落的长老过来后,立马下令把他放了下来,请他喝蜂蜜酒吃烤蜥蜴,把他当做部落里最上等的宾客,并派出十几个部落里最健壮的武士护送他前行。而这一举动,让他比开飞机过来接应他朋友还率先到达墨尔本。步行居然比开飞机的先到达目的地,这也在澳洲土地上诞生了一个传说,会飞的中国人。

01

雪耻东亚病夫

会飞的中国人,不仅仅是澳洲的一段传奇故事。这个故事,在全世界的华人圈子里也一直都有很高的热度。有一位资深旅友将这个传说带回来时,其中一个叫潘申申朋友惊讶的表示,你说的这个人可能是我爷爷。

潘申申回到家中,他的堂哥潘溯也在整理家中的老物件时,发现过爷爷潘德明曾在很多国家不同地方的照片。但周围的邻居对他爷爷的印象非常普通,甚至有人说他爷爷给他们的印象就是在菜场里面刮鱼鳞的糟老头。

如果自己的爷爷真的有过如此不平凡的人生,为何他的故事现在却几乎没人知道呢?带着这个疑问,他开始寻找线索还原当时的情况。同时,也牵扯出一段被遗忘了90年的真实故事。

1930年6月29日,申报报道了一件足以让中国人民都为之一振的事件。7位青年,自发的组成了一个亚细亚步行团。他们决定从上海出发,先到新加坡再到伊斯坦布尔,徒步走遍整个亚洲。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社会。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到了近现代后,被西方国家用火炮轰开了大门。他们向我们兜售鸦片,让人民变得萎靡和颓废,甚至在国际上称呼我们东亚病夫。

而这个旅行团的意义,就是要要自己的步伐征服亚洲。向世界证明,中国人也有冒险精神,中国人也有强健的体魄可以徒步旅行。他们要让世界看到中国新青年的精神面貌,打破东亚病夫的偏见。而这件事,让当时的潘德明大为震撼,这就是他心中一直梦想要做的事。

潘德明当时和朋友经营着一家叫做“快活岭”的西餐馆,而这家西餐馆的诞生就是他为了徒步环游世界而准备的。

潘德明居住的地方,是当时民国的首都南京。而且他生活的四牌楼一带,原本就是从晚清到民国时期,南京最繁华的文化、教育和商业区所在地。而由于当时出国旅游的风气正盛,不少国人已经开始出国求学、出国考察和出国旅行,所以潘德明早就有想要出去看一看的计划。

但是出国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二来就是要有一定的经济保障。经过反复的思考,潘德明得出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那就是开一家西餐厅。一方面可以更多的和外国人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资金问题。

在开餐厅的这段时间,潘德明每天都在练习大量的语言,很快就和附近的外国人学会了主要的几种西方语言。这让他开始慢慢规划未来出国旅行的方案。

所以当亚细亚步行团的报道在新闻上发布后,一把就点燃了潘德明心中那团炙热的火焰。潘德明当天就离开了南京,把餐馆交给了自己姐姐打理。他要加入这个旅行团,向世界证明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他一路追上了亚细亚步行团,询问着能不能让自己加入。当时的团长想都没想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因为就在步行团到达杭州的时候就有两个人因为天气实在太热而退出了团队。而潘德明跟着步行团从杭州到达厦门时,又有两个人因太能花钱离开了团队。现在这个团队,加上他也只剩下3个人,而此时的步行团,还没有离开中国。

虽然此时的团队只剩下3个人,但他们都成功办好了出国的手续,正式踏上了计划的第一站,越南。

由于当时步行团为国人增光的理念已经被媒体报导,所以越南当地的许多华侨对他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不但好吃好喝的招待他们,就连资助他们的款项也是一笔一笔的送过来,而这笔捐款的数额大到惊人,潘德明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钱。这也让潘德明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他没想到他们的行为居然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但是,整个步行团到了越南之后就不再想离开越南了。当潘德明问团长为什么不继续往西走时,团长则露出了奸计得逞的表情告诉他,什么去新加坡去伊斯坦布尔的,那都是说给这些华侨们听得,他们在东南亚这边转悠一圈,得到的捐款这辈子都花不完。

得到这样的回答,潘德明愤怒了。他果断的和步行团分道扬镳,决定自己一个人去完成场徒步为国的梦想。中国需要有人来证明,我们不是东亚病夫。潘德明用分到一部分钱购买了一辆英国自行车和一台相机,并定做了一本8斤重的《名人留墨集》。他的下一站,是新加坡。

02

踏上征程

得知潘德明和步行团分道扬镳并准备一个独自徒步全球的消息后,潘德明在新加坡遇到了一个贵人。当时,潘德明找到当地的中国总领事,希望能得到对方给他发签证。可当他说明自己要徒步旅行的原因后,他直接被拒之门外。

总领事告诉他,向他这样打着徒步旅行骗取华人血汗钱的骗子,他已经见过很多。向他这样的人,是不会再给他机会继续招摇撞骗的。

得到这样的回复,潘德明十分委屈。难道自己想要徒步环游世界为国人雪耻的梦想才刚刚开始,就要被现实击碎了吗。

这个时候,一个新加坡的华侨组织主动找到了潘德明。他们听说了潘德明和步行团分开后决定独自一人环游世界的消息后,决定相信潘德明的为人,并帮他牵线见到了当时的南阳领袖胡文虎。

他旗下的虎牌万金油,至今依然是全球华人日常使用的必需品之一,而他创办的《星洲日报》也一直都是新马地区最重要的报刊之一,这位大佬也成为了那本《名人留墨集》上第一个留名的人。在胡文虎的资助和帮助下,潘德明拿到了他的下一站,去往印度的签证。

来到印度的第四大城市加尔各答后,潘德明非常激动,因为这里住着一位全亚洲文艺青年的偶像,泰戈尔。在当地华侨们的努力之下,终于帮潘德明联系到了这位伟大的印度诗人泰戈尔。

泰戈尔本人对潘德明的壮举十分赞扬,当潘德明来到泰戈尔教学的小木屋中,当时的学生们对潘德明进行了极高待遇的礼仪。他们每个人都跪在潘德明的脚下,用手抚摸着潘德明的鞋子,然后再把双手放在嘴边亲吻。

潘德明当然看的出来这是极高规格的礼仪,他不知所措的愣在原地。泰戈尔见到他表现的十分兴奋,说在他的身上,看到未来中国的样子。两人聊了整整一天,泰戈尔对潘德明的观点十分赞同,还送给他一幅自己的亲笔画。

获得了偶像的支持,潘德明更加坚定。而就在这个时候,他收到了一位印度政治身份极高的人物,圣雄甘地。

原来潘德明的壮举,不仅仅在华人圈子里传播,就连印度的报纸也在报道潘德明的故事。甘地再也当地华侨的引荐下,接见了潘德明。

当时的甘地正在印度领导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认为自己的这项运动和潘德明为祖国强盛而徒步踏遍世界的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中国和印度作为邻居,两国当时的处境也十分相像,都被西方列强欺压了太久。

甘地也希望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都可以摆脱目前的困境,实现人民的富强和祖国强盛。谈到激动时,甘地也在这本《名人留墨集》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并送给了潘德明一面他亲手织成的印度三色国旗。

甘地这种想要拯救民族、拯救国家的心让潘德明十分感动。因为他自己的这场个人梦想,在新加坡变成了有关中国荣光的问题,而到了印度,已经变成亚洲各民族想要独立自强的问题。他也更加确信了自己的目标,他要走遍全世界,以振国人气势,振民族精神。于是他踏上行程,进入了阿拉伯的大沙漠。

03

为国家而奋斗

沙漠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不但温差极大,而且还有不少强盗。潘德明携带一把铜锣,推着自行车,一路顶着风沙前进。

路上,潘德明碰到了抢劫的强盗,他们把潘德明五花大绑,并翻遍了他所有的行李。最终发现除了一些书籍和一面铜锣之外,他身上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

于是这群强盗蒙上了他的眼睛,推着他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后,有人解开了他的眼罩。他先是十分高兴,因为自己的行李全部都完完整整的摆在面前,一回头,再也不见一个强盗的身影,而他的面前,正是远方的城市。

当他来到城市后,和当地的居民说起了这个情况。居民们一方面感叹他的幸运,一方面又觉得他这么做十分危险。因为在当地人的认知里,哪有人敢途径沙漠还不带枪的,而他的那面铜锣,唯一的作用只是驱赶野兽,也代表着他对同类没有防备之心。所以,这才幸运的被强盗送出了沙漠。

这之后,他在埃及见到了金字塔。经过了希腊、土耳其、瑞士等地,他途径澳洲时,就遇到开头被土著捉住的那一幕。之后,他又来到了西方列强国家,像法国、英国他都去过。德国收到了希特勒的接见,在英国他还见到了当时在这里养伤的张学良。

当时的张学良谁也不见,唯独潘德明和他聊了一天一夜,并在留墨集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之后,他还送给了潘德明一张去美国的船票。

到了美国之后,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罗斯福邀请了他。罗斯福患有小儿麻痹症,到他40岁时已经无法独立行走,只能每天做在轮椅上行动。而他的梦想也是环游世界,潘德明的经历对他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潘德明给他讲了自己受到各国名人的接见,又给他讲了自己遭遇强盗斗豺狼的故事,让罗斯福十分向往。甚至都忽视了会面的时间,记得老管家在门外直跺脚。

依依不舍的结束了聊天之后,罗斯福对潘德明抛出了橄榄枝,想要为美国争取到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才。但潘德明旅行的意义,从印度开始就已经变成了亚洲人证明自己的决心。他要踢碎这块东亚病夫的招牌,于是断然拒绝了罗斯福。

最后潘德明经过泰国和缅甸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本来,他还想为祖国探明青藏高原,但就在他回到上海老家的第二天时,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人打了进来。

潘德明将他在各国收到的捐赠,全部捐给了抗日事业,就此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旅行。这场行动,潘德明耗时7年,途径40多个国家,徒步行走了百万公里,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决心和魄力。

至此之后,潘德明的故事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轰动,但他却在老家做回了自己。重新做起了饭店的厨师,深藏自己的功与名。

关键词:

相关阅读